云冈石窟必看景点?
二窟为双窟
位于云冈石窟群最东面,里面壁雕都是仿照北魏建筑而雕刻的,是研究北魏建筑学的形象资料,上面有很多北魏鲜卑风格的佛像,与其他洞窟雕像大不一样。为了保护洞窟,上世纪60年代石窟的保护者在洞窟上面砌筑了一道墙,避免了上面土层滑落的危险。
第一窟(石鼓洞)公元471-494年
第一窟为一组塔庙双窟,窟外两侧各残存一座单层方塔。窟内平面呈长方形,平顶,中央方塔上下两层,仿木构屋顶塔檐。塔顶处蛟龙盘绕,须弥山逶迤。北壁主像为交脚弥勒菩萨。东壁下层浮雕“睒(shǎn)子本生”故事。
第二窟(寒泉洞)公元471-494年
窟外壁明窗上方及西侧题刻“山水有清音”、“云深处”。窟内***方塔居中,塔面上刻出瓦筒、檐椽(chuán)、斗拱等仿木建筑构件,上层四角镂刻八角柱。窟内四壁分层分段布局,最上层雕刻天宫伎乐列龛,下面依次为锯齿纹垂幔带、禅定坐佛带、大型列龛、长卷式浮雕故事,最下层为供养人列像。北壁主像为释迦坐佛,风化严重。东壁下层浮雕太子“箭射铁鼓”佛传故事。该窟地下有泉水涌出,旧名“寒泉洞”。
第三窟(灵岩寺洞)公元471-494年
云冈最大的洞窟,原设计为大型塔庙窟,但终北魏一代未能完成。窟外依崖原建有木构大阁,今仅存上方一排12个梁孔,说明当年的佛阁为面阔十一开间巨制。上层台面两端各一座***方塔,两塔间凿二明窗,明窗之间为一庑殿形窟室,主像雕交脚弥勒。窟面东西各开一门,窟内北壁雕阿弥陀佛、***和大势至菩萨三尊像,即“西方三圣”。主尊阿弥陀佛高10米,倚坐,面部圆润丰满,神态超然。两侧菩萨头戴宝冠,精美庄严。其雕凿年代,目前有北魏、隋、唐及辽四说,多依据造像艺术风格而推论。
第四窟公元494-525年
塔庙窟,一门两窗。该窟未按***完工。中心塔柱四面造像,均为一佛二菩萨。窟内四壁风化严重,南壁有正光年间(520~525年)“为亡夫侍中造像记”题铭,是云冈石窟目前所知时间最晚的北魏造像铭记,现已风化不清。
云冈石窟的主要景点有:主要有第1、2窟,第5、6窟,第7、8窟,第9、10窟,第11、12、13窟以及未完工的第3窟。
第一窟
第一窟外壁明窗东侧题刻清代朱廷翰《游云冈石佛寺诗》。窟内平面呈长方形,平顶,中央方塔.上下两层,仿木构屋顶塔檐。塔顶处蛟龙盘绕,须弥山逶迤。北壁主像为交脚弥勒菩萨。东壁下层浮雕”赕子本生"故事。
第二窟
二窟中央为一方形三层塔柱,每层四面刻出三间楼阁式佛龛,窟内壁面还雕出五层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筑的形象资料。第一、二窟辽代以前建为护国寺,为云冈十寺之一。明清号日“石鼓寒泉”,属云中八景之一。
第三窟
云冈最大的洞窟,原设计为大型塔庙窟,但终北魏一代未能完成。窟外依崖原建有木构大阁,今仅存上方- -排12个梁孔,说明当年的佛阁为面阔十- -开间巨制。上层台面两端各- -座***方塔,两塔间凿二明窗,明窗之间为一-庑殿形窟室,主像雕交脚弥勒。窟面东西各开一门,窟内北壁雕阿弥陀佛、***和大势至菩萨三尊像,即”西方三圣”。 主尊阿弥陀佛高10米,倚坐,面部圆润丰满,神态超然。两侧菩萨头戴宝冠,精美庄严。
云冈石窟博物馆
云冈石窟博物馆是由建筑师程大鹏主持设计的大同云冈石窟博物馆,位于大同市云冈石窟景区内西侧,风貌保护区范围内,是整个云冈石窟景区改造的子项之一。
二十二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