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洛阳仅是一个三线城市?
交通不发达,大学少,招商引资....额..有吗?就不说招商引资了,还有企业迁离洛阳的,没有政策没有规划,发展什么呀?旅游吗?历史这么悠久,看得见摸得着的几乎没有,就看个牡丹和龙门石窟,几乎是季节性的旅游,旅游业发展不大。
外来人口以周围县区人口为主,人才增速显然也是缓慢的,洛阳本地受教育人才又同时在外流,怎么发展嘛?
三线城市?要不是占着这个古都的名号,估计全国都没啥人知道洛阳,说三线都是往好里说了。
洛阳真的是占了个风水宝地就是不发展,哪怕努力改善一下城市环境,往适宜人居城市发展也好啊,可这漫天雾霾的,到了冬天回洛阳要疯了。
洛阳的价值不在于今天,而是因为历史!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没能把洛阳打造成为世界级的旅游名城,往事如烟,只存在于回忆里。
洛阳的经济实力排在了全国五十开外,2017年的GDP只有4300亿,跟二线城市的佛山、南通、合肥、济南、常州、泉州、大连相比还是差距不少。可于福州、昆明、石家庄、保定、中山、兰州等具有经济地位或省会城市重要性却也无法相比。
但在三线城市中也有不少城市相比洛阳有过之而无不及。珠海、镇江、三亚、西宁等城市也在三线其中,洛阳要向这些城市学习。同洛阳经济地位基本相当的中部地区还包括芜湖、岳阳、南阳、许昌、衡阳等地,三线城市的路上还是挺有伴的,却不是一个人在孤独的走。
从目前中原城市群的发展趋势看,洛阳要同郑州、开封一起参与到中部城市群的竞争中。可郑州作为省会城市,集聚了河南的政治、经济、交通、教育、科技、创新和服务业等产业大部分核心地位,留给洛阳和开封的只有制造业、旅游业和本地区范围的服务业等竞争力较低的产业,要想在中部地区发挥积极作用的潜力不大,洛阳也不存在反转余地。
未来与其他中部地区非省会城市一起发展壮大,并在各自的小区域内实现城市扩张,吸引周边的人口进入,从而在城市扩张中提高城市的品质、交通、地铁、服务、教育等方面的方面,成为在国内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城市。并且守住三线城市的地位,尤其是要在旅游产业发挥更积极作用,综合实力推动或向二线城市逐步靠拢!
自北宋以后,洛阳就开始走下坡路,逐步走向衰退。
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本打算迁都洛阳,后被群臣所阻,宋太祖叹息:晋王之言固善,今姑从之。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晋王指赵光义
建隆元年七月宋太祖下令洛阳为西京河南府;建隆三年修西京洛阳古道,“险峻悉使平坦”;开宝八年修洛阳宫室;开宝九年十月,太祖死,自此洛阳再无机会建都了。
太平兴国四年五月,宋太宗灭北汉,“尽迁太原僧、道、官吏及富户至洛阳”
北宋对洛阳还算宽待,经常性赦免洛阳地区罪犯刑罚,还经常降低洛阳地区的罪罚等级。(两京并行)
宋钦宗靖康元年十一月,西道都总管、洛阳留守王襄弃城而逃,洛阳城落入金人大将和尼之手。
靖康二年十二月,金将粘罕(宗翰)率军攻打洛阳,西京留守孙昭远引兵南逃,洛阳城再次落入金人之手。
高宗建炎二年二月,粘罕将洛阳百姓迁至黄河以北,三月纵火焚毁洛阳。
自此洛阳从一线城市跌落。
洛阳在中国应该算是一个风云城市,先不说古代,说现代,1953年第一个五年***中,有156个重点项目,河南省拿到10个,其中8个重点落户洛阳,在全国能和洛阳匹敌的有:哈尔滨10个、西安16个、太原11个、武汉也只有7个而已。因此 也可以看出来洛阳在建国初期的重要性,可为什么是三线城市呢!
一、一、二、三线城市定义
一开始这个定义是房地产开发商的噱头,都来逐渐被大众接受,一般上考虑政治地位、经济实力、城市规模、区域辐射力来划分。而洛阳在这几方面明显都不行,唯独GDP还不错,过了5000亿,划到三线城市也可以理解。
二、官方定位
官方对于城市的定位,并没有一二三四线城市只说,而洛阳的定位则是省域次中心城市,具体定位一目了然如下:
1. 国家中心城市(四大直辖市+广州);
2. 区域中心城市(六大地区各选一个代表的副省级市);
3. 区域次中心城市(其余副省级市);
4. 省域中心城市(省会市、国内的经济强市);
5. 省域次中心城市(省内的经济强市、城市群成员);
6. 剩下的地级市;
7. 地级市下面的县城。
三、对比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