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镜+慢门=没人”适合拍摄什么题材?滤镜+慢门=没人”都有哪些组合?是什么效果?
去年我拍摄厦门鼓浪屿街巷系列图集,取名《回家的路》,共三集84张,照片都是傍晚路灯亮起后1小时内拍摄,突显主题“点点灯光引领你回家的路”。众所周知,鼓浪屿是著名旅游胜地,每天从早到晚游人如织,满街是摩肩接踵的行人,而我的图集是要呈现上世纪鼓浪屿优雅宁静的街巷氛围,在这种情况下我就是用“滤镜+慢门=没人”的拍摄手法。这里的滤镜指的是减光镜(ND镜)或中灰渐变镜(GND镜),拍摄时三脚架和快门线是必备的,一般爆光时间大于20秒,镜头前的人流必须移动的(行走中),站立的人是无法隐身在拍摄的照片中 。系列照片的基本参数如下:曝光模式Manual, 测光模式Multi-segment, 光圈9.0-22.0,快门20-30秒,ISO100,焦距18.0mm,白平衡Auto
以下是图集的几张照片,部分图片还依稀看到人影,总体效果还行。
慢门就是指快门速度调到很慢,比如30秒或更长的时间。此时由于人影移动得速度比快门速度快,所以只会被拍到模糊的人影。当时间足够长时,或人移动速度足够快时,就连影子都拍不到了。这个效果看似很酷,但实际上拍起来并不难,只要掌握了技巧。不过这跟滤镜并没有什么关系,没有滤镜也照样能拍出这种效果,我不太明白为什么题主会说到滤镜+慢门。
这种技巧非常适合拍城市夜景,尤其有灯光的巧妙配合就更好了。比如我拍过光轨、光绘、还有好玩的光绘合影等等。 拍光轨的时候首先选好地点,比如有大小各种车辆通行的路边。不过最好不要行人太多,如果行人来来往往的太多,最后入镜的人如果接近快门截止的时间了,也是容易被拍到模糊不清,影响效果。
光绘适合多位摄友们组团玩。一两个人负责拿小射灯拼字或图,其他人拍摄,这个过程很好玩,还能增进摄友们的交流和感情。
准确的说法是减光镜➕慢门=没人。利用减光镜的见光效果增加曝光时间,当曝光时间足够长,移动的物体运动的人就会不能定格在照片里,也就是消失的效果。适合拍摄街头或旅游景点,人比较多,但又想拍摄没人空镜头的情况下,这样是一个办法。还有就是定格景物或主体人物,由于主体不动,其他运动的消失,就把主题凸显出来,不至于淹没在茫茫人海!
谢谢邀请
这个问题“滤镜加慢门=没人”,哈哈真逗,笛卡尔积来答问题吗?
UV+慢门,cpl+慢门,渐变镜+慢门,nd+慢门,色彩滤镜+慢门,柔光镜+慢门,星光镜+慢门。。。。=没人?
1、是要问当前光照环境已经出慢门了要加个啥滤镜能有等于没人呢。
2、还是说当前光照环境出不了慢门用啥滤镜能出没人效果?
到底老哥要问啥啊?给点逻辑呗。
我的理解是,大多用于景区拍摄,或者城市建筑。首先我们要尊重所有人。所以只能自己想办法。再说滤镜组合效果。我用的nd加gnd加cpl至于作用就不赘述了。当然根据场合混合或者单独用。而且拍摄时间也起相当大的影响。
你认为有必要给相机的镜头加滤镜吗?
你认为有必要给相机的镜头加滤镜吗?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所有外接滤镜都会对镜头成像造成影响。目前市面上没有任何一款滤镜可以做到百分百的透光性,就更不要说对其他因素的影响了。
了解了这些以后,我们再来聊滤镜的问题。滤镜从功能上来说,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保护性的滤镜,另一类是功能性的滤镜。
保护性的滤镜最常见的就是UV镜。这种滤镜几乎没有任何功能,仅仅是为了保护镜头。装上以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镜头前镜片不受磕碰或者挡挡灰什么的。至于有人说可以阻挡紫外线对相机CCD的干扰,这个就要看个人怎么去理解了,再说了现在的数码相机基本都是***用COMS,紫外线的影响更是微乎其微。而且现在的镜头镀膜技术那么先进,镜头在设计生产的时候早就考虑过这种因素。所以关于UV镜的这种说法就更值得怀疑了。
我个人觉得UV镜真的没有太多价值,不过很多摄影小白初选相机的时候,商家都会极力推荐购买UV镜,具体什么原因相信大家都懂。
还有一类功能性的滤镜,这个就比较有用了。这类滤镜可以说是风光摄影师必备的辅件。常见的功能性滤镜有,偏振镜、减光镜、渐变镜、星光镜、近摄镜等。
偏振镜是风光摄影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滤镜。外观成圆形,一般由两片镜片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可以消除物体表面的反光,如水面,玻璃,金属表面等等的反光。利用偏振镜拍摄天空等场景的时候还能让天空画面变得更蓝。
减光镜又叫中灰密度镜,是一种通过减少镜头进光量从而达到长曝光效果的一种滤镜。通常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外形,根据镜头口径不同尺寸也有所不同。根据进光量的不同分成了不同的档位,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拍摄需求选择。这种滤镜比较适合拍摄流云,瀑布,溪流,海浪等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