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温旅行网

丹阳水中仙,丹阳水中仙东雅国际酒店

  1. 小霸王孙策为什么要杀道人于吉?

小霸王孙策为什么要杀道人于吉

杀于吉也是孙策迫不得已的选择,理论上来说,于吉这种行为和“太平道”所玩的套路没什么区别。如果孙策不在局势还在自己可以控制的形式下杀了于吉,等到局势无法控制时,万一于吉登高一呼,估计孙策就得自己滚蛋了!

首先于吉必须杀,这个严重影响到了孙策在江东的威信。

孙策用其父孙坚留下来的玉玺跟袁术换了旧部人马后,在江东立足,并建立有效的统治。

丹阳水中仙,丹阳水中仙东雅国际酒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于吉是东汉末年黄老之派的人物,多次制作符水以治病。百姓们把于吉当成活神仙,纷纷跪拜。同时孙策军队中的一些高级将领也信奉于吉。

俗话说得好,一山不容二虎。于吉这时候已经影响到孙策的威信,为了以后自己能更多的统治江东,必须杀了于吉。

何况于吉还是个道教的人,信奉的人这么多,要是振臂一呼造反,肯定有很多人追随。毕竟东汉末年就是因为张角的黄巾起义导致朝廷名存实亡。

丹阳水中仙,丹阳水中仙东雅国际酒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作为一方霸主,在自己地盘上突然出现一个比自己还受百姓欢迎和爱戴的人物,这对他的统治是极其不利的。一旦被有心人利用,就能掀起滔天大浪,甚至推翻他的统治也不是不可能。依靠宗教信仰造反者多如牛毛,甚至不乏成功者。

所以,对这种有政治企图的野心家,无论是哪朝哪代的统治者,都不会允许的,必须扼杀在萌芽状态。

只有佛教道教等,虽然也有政治企图,但是他们都是维护统治者的统治,跟统治者利益一致,也不是站在统治者的对立面。

丹阳水中仙,丹阳水中仙东雅国际酒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于吉被杀,是因为他争取民心,争取民心是最犯统治者忌讳的,所以小霸王拼死也要杀他。

小霸王孙策之所以要杀于吉,全都是因为于吉属于五斗米道的方士,在民间已经形成一定的号召力量。而五斗米道与黄巾军的太平道其实是同样性质的宗教。这对于刚刚统一江东的孙策来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威胁。所以就把于吉杀掉了,为的是防止于吉借助信徒的力量在江东再发动一次黄巾起义。这完全是出于巩固自己在江东的通知而进行的政治性的***。

一,孙策杀于吉的不同记载。

孙策杀于吉在《三国志》和《搜神记》中都有记载,可见确实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但是各书中的记载在细节上有所不同。在《三国志· 孙破虏讨逆传》中,引用了《江表传》关于于吉的记载。于吉是山东琅琊人,汉末天下大乱时来到江东。并建立了自己的讲坛,像信徒传授五斗米道的思想。于是江东地区的百姓和官员都很尊敬他,把他看成高士。刚刚平定江东的孙策在城楼上招待大小官员,于吉此时从楼下路过。官员们有三分之二的人撂下孙策,跑到楼下跪拜迎接于吉。孙策对此大为恼火,便说于吉妖言惑众,把他抓起来杀掉了。孙策要杀于吉的时候,文武官员的妻子都跑去向孙策的母亲求情。各将领也反对杀于吉,但是孙策不听,坚持杀了于吉。


在《搜神记》的记载中就充满了玄幻色彩了,说的是孙策带着于吉一起去打仗,这天早上孙策起床后发现手下的将领全跑去听于吉讲道去了。于是他认为于吉扰乱军心,就要杀他。将领们求情,孙策就把于吉绑在柱子上,并说如果日中时分下雨的话就放过于吉。到了日中时候果然天气突变,下起了暴雨。孙策一看,有这么大的能耐怎么能留呢?于是食言仍然把于吉杀了。

这两段记载虽然不一样,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于吉在江东的影响力很大,使孙策感到不满。可见,孙策完全是把于吉看做一个潜在 的政治隐患,所以找机会杀死他。从而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要知道,孙策当时刚刚打下江东基业,但是还有许多潜在的隐患没能消除。于吉这样一个有威望有号召力的人,万一哪天带人反了怎么办。为了免除后顾之忧,一定要提前杀掉的。

二,于吉与黄巾军的关系。

汉末是因为黄巾起义而四分五裂的,而黄巾军起义之前就是利用五斗米道在民间发展了大量的信徒,然后在教主张角的带领下揭竿而起,使得天下大乱的。据著名的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的考证,汉末的黄巾军,与汉中的张鲁,张修等军阀,以及在民间的方士于吉,左慈等人都是信奉五斗米道的。他们的教义与传教方士基本一样,只是各自称谓和目的不同。张角是用来煽动百姓造反,而张鲁是拿来作为统治汉中的一种政治手段,而于吉等人是为了提升自己在官僚贵族中的影响力。可见,于吉与黄巾军其实是属于一个宗教的。

孙策可不信什么五斗米教,但他与父亲孙坚是亲自经历过黄巾之乱的,所以他也清楚这些人的危险性。于吉当时虽然并没有要造反的举动,但人心这种东西又怎么说的准。于吉利用宗教的手段为自己在民间和官僚中提高号召力,让朝廷大臣甘心对他跪拜。这让他看到了一丝丝张角的影子,前车之鉴犹在眼前。全国各地仍有不少黄巾余党,万一哪天于吉再打出黄天当立的旗号,给自己封一个大贤良师的旗号。那江东很快就要重演黄巾之乱的事情。所以,在根子里孙策是反对并警惕着这些在民间传播五斗米道的危险人物的。于吉的影响力他是亲眼见到了,怎么会不下杀手呢?于是,自以为是神仙的于吉就这样被杀了。

总结

汉末的军阀其实都是为了在乱世中建立自己的地盘,孙策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他好不容易占据了江东,却突然发现有于吉这么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把自己的基业炸的四分五裂的***一般的危险分子。
为了稳固自己的大本营,也为了防止反对自己的人借机会在江东再来一次黄巾起义。必须把于吉杀掉,这样他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称霸天下的政治抱负。所以说,于吉是死于汉末黄巾起义的社会大背景,也是死于孙策的政治目的下的。而且当时黄巾残部仍然在山东一带活动,于吉又本来就是山东人,并且在官民中传播五斗米道的思想,说不定他自己也是有一定政治目的的,但是遇到了孙策这个狠角色,也只能落得被杀的结局了。一切都是争夺权利斗争的产物呀。

孙策为什么要杀于吉,这应该是没有什么争议的。《江表传》记载:一天,孙策召集众位大臣开会。这时,于吉来到了门口。超过三分之二的人都跑到门口去跪拜迎接于吉,制止都制止不住。这会还怎么开呢?孙策异常恼怒,就把于吉收监。后来,尽管官员百姓都为于吉求情,但是孙策却义无反顾地直接处死了。

于吉是江东的名士,人谓之活神仙,可谓是尽得民心。他经常来往于吴郡和会稽郡之间。他他建造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给百姓治病,有些人甚至为了他而抛家舍业地去追随他。因此,他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声望。

官渡之战前,曹操和袁绍对峙,孙策认为有机可趁,准备偷袭许昌。这时,却发现许多人跑去跪拜于吉,祈祷平安。

“夫战,勇气也。”这战争还没有开,士兵们就人心浮动。这让孙策很是生气,就宣称他是“惑众妖人”。为了找机会惩处他,也为了试探他的本领,孙策就命令他为江东求一场雨。没想到,于吉还真就来了一场甘霖。那些***旱折磨得精疲力尽的老百姓一看,对于吉更是感激涕零。

这样一个人在身边晃来晃去,自己还能有什么威望?孙策想要在江东开疆拓土,就必须要建立绝对的权威,他自然就不允许于吉这样的人存在。“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孙策要是不杀于吉,任由他在江东自由来往,那么于吉登高一呼,还有他孙策什么事呢?要知道黄巾军起义就是借着五斗米道作为依托的啊。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孙策当时刚刚据有江东,根基不稳,许多人还首鼠两端,持着观望的态度。出于巩固自己的***的需要考量,潜在的隐患都不能有,更何况直接和自己的权威挑战的人。为了免除后顾之忧,于吉必然必须要除掉。这样,才能消除他的消极影响,巩固自己的***。

当然,于吉的死是有些冤枉的。毕竟他在江东都是做好事,并没有像张角那样利用宗教有造反的倾向,也没有想张鲁利用宗教那样巩固统治,他只不过是想在百姓中博得美好的名声。但是,他却忽视了张角的造反给各地军阀心理上造成的阴影。你是五斗米教的***,你就很难洗脱想要打出“黄天当立”的旗号的可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孙策自然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在自己的地区。于吉的影响力摆在那里,孙策还能没有行动吗?这就是孙策为什么一意孤行,非要处死于吉不可的原因。

其实,抓与放,在孙策也做了很长时间的犹豫,而最后下定决定一定要处死他,是几个细节挑动了他的神经。那天,孙策亲自到狱中去看望于吉,却看到了自己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于吉在牢中,并没有像一个囚徒,枷锁被除去,狱卒侍奉他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在牢中尽去枷锁,(狱卒)事之如父母”。而张昭等人更是***,来为于吉求情。等到于吉求雨成功,一帮官员“皆罗拜于水中,不顾衣服”,这还不算,接着纷纷前去“解去绳索,便请孙策礼之”……这不无异于公开要挟,眼里哪里还有他孙策呢?

因此,怒不可遏之下,孙策才果断地处斩了于吉,没有再留一点余地。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wnww.com/post/27495.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