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温旅行网

思巢公寓,思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1. 相比两汉时期,建安时代的骚体文学有哪些变化?
  2. 请问诗中的“乌衣巷”在我国哪个城市?有何依据?
  3. 请问诗中的“乌衣巷”在我国哪个城市?有何依据?
  4. 在中国经典文化中有没有描写瘟疫的诗句?你知道哪些?
  5. 作为艺术爱好者,你如何用一首诗来形容艺术?

相比两汉时期,建安时代的骚体文学有哪些变化?

相比两汉时期,建安文学有两个变化,一方面是个人意识的初步觉醒,另一方面是对艺术的自觉的追求。而这两个方面,又使建安文学相较汉末文学有了显著的进步。

如曹操的《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可以看出曹操的***,个人的印记。这是汉代诗歌所没有的,诗的第一节表现了对人生短暂,借酒浇愁的感慨,而下面则写出了天下贤才归于麾下,成就功业的愿望。这本是一首劝酒歌,可是从曹操笔下,我们看出了感人肺腑的力量。那种对人生的深沉感慨,那种孤独无助的心情,那种矛盾与忧虑,那种慷慨与悲凉,让读者无不受到感染。

说到个人意识的觉醒,曹操的不少乐府诗也蕴藏着个人的***,深沉而慷慨。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蹊谷为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到了听到了,已经不是诗人在行军途中的***,而更是他在人生路上的悲鸣。他在人生路上战胜了自己,他是英雄。

思巢公寓,思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除此之外,在他们对个人意识的追求中,又表现出了个人对社会的关注和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建安风骨。他们是曹氏父子为中心的当时的一些文人,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共同的文学风格。一方面是对社会***和民生的疾苦的关注,充满着悲天悯人的情调。

曹操的《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写出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
而另一方面是表现了乱世英雄建功立业收拾旧山河的使命感和雄心壮志,从而形成了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
如曹操的《观沧海》,既有曹操对自然美的艺术追求,又有收拾旧山河的壮志雄心。

关于建安诗,我们就说到这里吧,我们看到了人的意识的觉醒。对社会的关注,对百姓疾苦的悲鸣,因而使诗歌更具有了深度和广度,更提高了诗歌的层次和高度。

关于两汉文学和建安文学,这个问题我在上大学中文系是必须学好的《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课,如果主课有一个没有考及格,补考又不及格,那就要留级,不像现在的大学生那么轻松愉快。

思巢公寓,思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至于“两汉时期与建安时期骚体文学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我是非常熟悉的,它们之间既有相同,又有不同,具体情况见下文:


1,两汉时期的骚体文学叫“汉赋”,这是一种新兴的文体,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它兼收并蓄《诗经》、“楚辞”、先秦散文等诸种文体,从而形成了一种容量宏大,颇具表现力的综合型文学样式。

例如贾谊的《吊屈原赋》是骚体赋,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汉赋正式形成,而司马相如作品的是汉赋的顶峰。

思巢公寓,思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这之后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都是汉赋力作,而张衡的《归田赋》还开启了抒情小赋的先河,其中司马相如就是西汉辞赋家,《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书称他是汉赋的杰出代表。


2,以“三曹”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所谓“三曹”即指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七子”就是指汉末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他们均能文善诗,且与曹氏父子关系密切。


建安时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俊才云蒸”的时代,大量作家和作品涌现出来,使各种文体都得到了发展,尤其是诗歌方面打破了汉代四百年沉寂的局面。五言诗从这时开始兴盛,七言诗在这时也奠定了基础,历代文学评论家都把建安时期骚体文学看作文学的黄金时代,一代伟人,新中国的缔造者******对建安文学有所点评,具体情况见图片。

建安骚体文学与两汉时期相比较,题材大大扩展,社会责任意识与愤世疾俗精神日趋淡化,体制短小精致,句法骚散结合,艺术风格由典雅平正转向慷慨悲凉,这一系列的变化呈现出个性化与抒情化的鲜明特征。之所以出现这种转变,根本原因在于独立开张的建安人格的形成、昂扬奋发的文学精神的复兴和悲歌心态的激发,也即创作主体总体素质的深刻变化。此外,也与骚体文学自身传统和发展演变逻辑的制约有关。

骚体文学从战国时代产生开始,经由两汉,发展至建安时期,无论题材内容还是艺术手法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建安骚体文学与两汉时期相比较,题材大大扩展,社会责任意识与愤世疾俗精神日趋淡化,体制短小精致,句法骚散结合,艺术风格由典雅平正转向慷慨悲凉,这一系列的变化呈现出个性化与抒情化的鲜明特征。

之所以出现这种转变,根本原因在于独立开张的建安人格的形成、昂扬奋发的文学精神的复兴和悲歌心态的激发,也即创作主体总体素质的深刻变化。此外,也与骚体文学自身传统和发展演变逻辑的制约有关。

在题材内容方面,原初及两汉骚体题材多集中于国家政事、悲士不遇、悼骚寓志、玄思神游,建安骚体则普遍地自开生面、无复依傍,描写现实百态,兴发人生百感...

而骚体文学作为一种独立的专门文体,它在建安时期向个性化与抒情化的转变,其原因不仅系于整个建安文学所共...

请问诗中的“乌衣巷”在我国哪个城市?有何依据?

问题中的《乌衣巷》应该指刘禹锡名篇《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中乌衣巷指的便是南京秦淮区秦淮河文德桥南边、夫子庙以南。为什么人们说诗中所写“乌衣巷”就是南京的乌衣巷呢,大概总结了一下,人们主要是从三点得到的论证:

刘禹锡在写《乌衣巷》的时候,自己并没有去过金陵(今南京),是其好友去金陵后,将自己所作的五首咏金陵诗拿给刘禹锡欣赏,刘禹锡呢因为自己对金陵很是向往,对金陵的盛衰兴败时而感慨,于是也作了五首咏怀金陵诗以相和好友的诗。名篇《乌衣巷》便是其中一首。

乌衣巷是南京秦淮区秦淮河文德桥边一条幽静狭长的巷子,在三国时期是吴国禁军驻地,因为禁军们穿的是黑色军服,所以把此巷称作乌衣巷。

后来,吴亡,西晋立国,之后西晋亡,司马睿被推戴为皇帝,东晋建立,作为开国皇帝的司马睿势单力薄,无法得到士族豪门们的支持。但他重用了他曾经最亲密的朋友王导,王导善用谋略,用一系列策略,使士族门阀们都开始支持司马睿,司马睿的皇位由此得以立足于南京,皇位得到了巩固,朝堂***得以重组。

谢安作为一代名将,指挥了淝水之战,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朱雀桥横跨在秦淮河上,是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桥上有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那便是谢安所建。

王导、谢安当时都住在乌衣巷中,后来乌衣巷便成了王、谢等豪门士族大家的住宅区。巷内豪门聚集,贤才众多,尤其是王、谢两家人才辈出。如王羲之、谢灵运等等大书法家、诗词鼻祖皆出自于王、谢两家,聚集豪门贤才的乌衣巷成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巨室。

然而到了唐朝,昔日的门阀豪族衰落,乌衣巷成废墟之地。

问题:请问诗中的“乌衣巷”在我国哪个城市?

乌衣巷是咏金陵时最常见的意象之一,今天去南京游玩,乌衣巷、秦淮河、夫子庙、朱雀桥等景点也是游人必去打卡的胜地。

南朝梁顾野王著《舆地志》记载:

东晋时期王导建有乌衣宅时,王家在当时的地位举足轻重。东晋后期谢安领导淝水之战以后,谢家的声誉也达到了顶峰,故有“乌衣之聚”。

到了南朝宋的时候,据《宋书.谢弘微传》说,不要说普通人家,就是有一定声誉的人,也不敢冒昧登门

因为王、谢两大豪族居住在这里,所以后人常以“乌衣巷”、“乌衣宅”、“乌衣事”等咏贵族名门之旧事。

最有名的诗就是刘禹锡的《乌衣巷》了:

后两句写出了兴亡之感,金陵经过了东晋与宋齐梁陈的繁华以后,随着陈朝被隋朝所灭而沉寂,唐朝的国都建到了长安,于是金陵便成了诗人笔下曾经的六朝古都。因此吟咏金陵的诗词多是咏古嗟叹之意。

这两首诗可见同一主题的两种表达方式,刘禹锡相对来说高明得多。诗家之语尽量避免直接点破,“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与“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相比,一用赋体、一用比兴。刘禹锡用曲笔写出更显高妙。

写乌衣巷的诗词中,有一首来自元朝的诗人萨都剌,他的作品《满江红·金陵怀古》不让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  

乌衣巷就在南京夫子庙地段的秦淮河。

作者:湖畔悠悠心

我今年春天去的。我这次“江南春行”的第一站便是到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的南京。

去南京不能不去孔子庙段的秦淮河。自然也很想看看“乌衣巷”。

离津后几小时,即当天黄昏时节,我们已经站在了“古秦淮”的街牌坊前。

趁着夜幕还未降临,我拍下了以下街景:江南贡院、科举博物馆等。

在秦淮河岸边的街巷游览,我发现了一道靓丽文化景观——秦淮流韵。其中就有写乌衣巷的刘禹锡。

还有秦淮八艳。秦淮河并非因商业繁荣和政治地位而让人记忆深刻,而是曾经出过八位才貌绝佳的青楼女子,她们并称“秦淮八艳”,在明末的乱世,追求着她们的爱与自由,这其中的身世,每一个搬出来都值得赞颂一番。(我仅拍摄下四艳夜幕已降临。)

观赏着墙上的浮雕,感慨万千,此刻不禁作诗一首:

江南多名士,侠女亦惊魂。

乌衣巷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上文德桥旁的南岸,夫子庙南,是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历史悠久,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世族就居住在这里。刘禹锡《乌衣巷》所作"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朱雀桥"也在乌衣巷附近

请问诗中的“乌衣巷”是在哪里?

问题不够详细,应该指得是刘禹锡《乌衣巷》诗,原诗如下: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在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上文德桥旁的南岸,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地带,可能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古巷了。我去年去南京游玩,特地去乌衣巷一游,那里现在还有东晋谢安王导纪念馆,纪念馆里还有“流觞曲水”模型,另外还有些历史遗物,对那段历史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秦淮河风景很美,无论白天夜里都美。附图几张,自己所摄,仅供参看。再附录自己当时游览南京所作诗二首,仅供爱好诗词的朋友一阅:

金陵纪游二首

春日沉沉漫寂寥,重登古迹亦逍遥。

熙熙旅客拍千景,灿灿灯光胜六朝。

精致人家通小道,缠绵歌曲伴轻箫。

请问诗中的“乌衣巷”在我国哪个城市?有何依据?

乌衣巷就在南京夫子庙地段的秦淮河。

作者:湖畔悠悠心

我今年春天去的。我这次“江南春行”的第一站便是到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的南京。

去南京不能不去孔子庙段的秦淮河。自然也很想看看“乌衣巷”。

离津后几小时,即当天黄昏时节,我们已经站在了“古秦淮”的街牌坊前。

趁着夜幕还未降临,我拍下了以下街景:江南贡院、科举博物馆等。

在秦淮河岸边的街巷游览,我发现了一道靓丽文化景观——秦淮流韵。其中就有写乌衣巷的刘禹锡。

还有秦淮八艳。秦淮河并非因商业繁荣和政治地位而让人记忆深刻,而是曾经出过八位才貌绝佳的青楼女子,她们并称“秦淮八艳”,在明末的乱世,追求着她们的爱与自由,这其中的身世,每一个搬出来都值得赞颂一番。(我仅拍摄下四艳夜幕已降临。)

观赏着墙上的浮雕,感慨万千,此刻不禁作诗一首:

江南多名士,侠女亦惊魂。

请问诗中的“乌衣巷”是在哪里?

问题不够详细,应该指得是刘禹锡《乌衣巷》诗,原诗如下: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在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上文德桥旁的南岸,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地带,可能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古巷了。我去年去南京游玩,特地去乌衣巷一游,那里现在还有东晋谢安王导纪念馆,纪念馆里还有“流觞曲水”模型,另外还有些历史遗物,对那段历史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秦淮河风景很美,无论白天夜里都美。附图几张,自己所摄,仅供参看。再附录自己当时游览南京所作诗二首,仅供爱好诗词的朋友一阅:

金陵纪游二首

春日沉沉漫寂寥,重登古迹亦逍遥。

熙熙旅客拍千景,灿灿灯光胜六朝。

精致人家通小道,缠绵歌曲伴轻箫。

乌衣巷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上文德桥旁的南岸,夫子庙南,是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历史悠久,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世族就居住在这里。刘禹锡《乌衣巷》所作"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朱雀桥"也在乌衣巷附近。

问题中的《乌衣巷》应该指刘禹锡名篇《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中乌衣巷指的便是南京秦淮区秦淮河文德桥南边、夫子庙以南。为什么人们说诗中所写“乌衣巷”就是南京的乌衣巷呢,大概总结了一下,人们主要是从三点得到的论证:

乌衣巷写成背景

刘禹锡在写《乌衣巷》的时候,自己并没有去过金陵(今南京),是其好友去金陵后,将自己所作的五首咏金陵诗拿给刘禹锡欣赏,刘禹锡呢因为自己对金陵很是向往,对金陵的盛衰兴败时而感慨,于是也作了五首咏怀金陵诗以相和好友的诗。名篇《乌衣巷》便是其中一首。

乌衣巷的历史

乌衣巷是南京秦淮区秦淮河文德桥边一条幽静狭长的巷子,在三国时期是吴国禁军驻地,因为禁军们穿的是黑色军服,所以把此巷称作乌衣巷。

后来,吴亡,西晋立国,之后西晋亡,司马睿被推戴为皇帝,东晋建立,作为开国皇帝的司马睿势单力薄,无法得到士族豪门们的支持。但他重用了他曾经最亲密的朋友王导,王导善用谋略,用一系列策略,使士族门阀们都开始支持司马睿,司马睿的皇位由此得以立足于南京,皇位得到了巩固,朝堂***得以重组。

谢安作为一代名将,指挥了淝水之战,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朱雀桥横跨在秦淮河上,是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桥上有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那便是谢安所建。

在中国经典文化中有没有描写瘟疫的诗句?你知道哪些?

唐代诗人姚合的《除夜二首》 :“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傩声方去疫,酒色已迎春 ”,描写的是一种节日驱除疫鬼的仪式。

韩愈的《谴疟鬼》:屑屑水帝魂,谢谢无馀 辉。如何不肖子,尚奋疟鬼威 。乘 秋 作 寒 热,翁 妪所骂讥 。求 食欧泄间,不知臭秽非。医师加百毒,熏灌无停机。灸师施艾炷,酷若猎火围。 诅师毒 口牙,舌作霹雳飞。符师弄刀笔 ,丹墨交横挥。 咨汝之胄出,门户何巍巍。祖轩而父项,未沫于前徽。不修其操行,贱薄似汝稀。岂不忝厥祖,腼然不知归。湛湛江水清,归居安汝妃。清波为裳衣,白石为门畿。呼吸明月光,手掉芙蓉旗。降集随九歌,饮芳而食菲。描写唐朝人医治疫症往往医巫并重。

这是***的

《七律二首·送瘟神》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送瘟神(***)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遣疟鬼

明代:李昱

汝本颛顼子,变化逃其形。胡不肖厥祖,骑龙升帝青。

而为疟鬼徒,屑屑居沧溟。复游人间世,所在行威灵。

舌光霹雳飞,怒目张朗星。坐令命蹇子,狼狈汝所丁。

《七律二首·送瘟神》是***在1958年6月30日,从《人民日报》得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后写下的七言律诗。

七律二首·送瘟神

作者:***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夜半

作者:唐·李商隐

三更三点万家眠,露欲为霜月堕烟。

瘟疫自古就有,从古自今,人类遭受了无数的瘟疫。在古代一般是自然灾害后环境受到破坏引起的。瘟疫在中国的史料中早有记载,这里我主要捋一捋中国古诗中描写瘟疫的诗句。

《女耕田行》

乳燕入巢笋成竹,谁家二女种新谷。

无人无牛不及梨,持刀斫地翻作泥。

自言家贫母年老,长兄从军未娶嫂。

去年灾疫牛囤空,截绢买刀都市中。

头巾掩面畏人识,以刀代牛谁与同。

姊妹相携心正苦,不见路人唯见土。

疏通畦陇防乱苗,整顿沟塍待时雨。

日正南冈下饷归,可怜朝雉扰惊飞。

东邻西舍花发尽,共惜馀芳泪满衣。

作为艺术爱好者,你如何用一首诗来形容艺术?

艺术

(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的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分为表演艺术,造型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

一树根生植大千,

情飞彩虹耀蓝天。

艺苑春花开不败,

七彩人生是源泉。

艺术是按美的规律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现实状况的真实客观性。艺术是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表现自然景观、社会生活、人们形象的审美属性。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的审美意境,画中有诗的审美情感。

一、唐诗宋词能表现艺术的意境美,表达诗人的审美情感,抒发诗人美好理想的情怀。唐诗创作应是,写景,不求工细,抒情,不予直说,都要留有余地,以待欣赏者的想象和联想,具有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艺术气息。

二、王维的山水诗《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里描写了雨后秋凉的田园风光,朦胧的远山,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浣纱归来的少女甜美的笑声,渔舟划过荷花的波动,山水相应,有生有色,有静有动,通过欣赏者的想象和联想,呈现出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

三、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诗歌中前两句,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还有天空的白云,却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仿佛是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的画面。后两句众鸟飞云去之后,静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表现出强烈的感情。这首平淡恬静的诗犹如国画清幽平静的写意,表现出诗人的思想情感与自然景物的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审美境界。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wnww.com/post/34003.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