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温旅行网

古代美食文,古代美食文推荐

  1. 汪曾祺写美食的书有哪些?
  2. 历史上有哪些关于美食的梗?

汪曾祺写美食的书有哪些?

汪曾祺是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是里下河文学流派的创始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除了写不少让人津津乐道的***外(受戒),更多的放在吃喝玩上。

因此他写美食的散文比较多,综合有《人间草木》,还有近几年出版的《人间滋味》,《人间有味》,《故乡的食物》,《肉食者不鄙 汪曾祺谈吃大全》,《食事》,都是写美食的,但又不完全是没事,主要是这类文字太多了,加上出版社都是出版的书是精选散文集而不是全部散文集,完全美食的可以找一下《汪曾祺全集》,里面有分类。

历史上有哪些关于美食的梗?

这是我家乡的美食菜梗

古代美食文,古代美食文推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宁远血鸭

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后,太平军打进了永州宁远,当地的老乡响应天王,分分杀鸡杀鸭劳军。因为杀鸭子拔毛比较繁琐嘛,这边还没准备好大锅饭,那边天王就要到了,这就当误了大军开饭,厨子们吃罪不起。一个老厨子就想了个办法,把鸭血在出锅后淋上去,这样就可以通过黑色的鸭血把鸭肉上的短毛掩盖住。洪秀全和其妹妹洪宣娇吃了这道菜觉得非常好也合适,问厨子这道菜叫什么菜,厨子一下也说不出来,然后洪宣娇就说:就叫宁远血鸭吧!

这样宁远血鸭发展到整个永州以及周边地区

古代美食文,古代美食文推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佛跳墙

关于佛跳墙有两个说法

说法一

古代美食文,古代美食文推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清朝道光年间,福州官钱局的官员宴请福建布政使周莲。席间有道叫做“福寿全”的菜、是用鸡、鸭、羊肘、猪蹄、排骨、鸽蛋等以慢火煨制成的。周莲吃后很满意。回家后即命厨师郑春发依法仿制在原菜基础上,减少了肉类用量,又加入了多种海鲜,使成菜内容更加丰富,鲜美可口。后来,郑离开布政使衙门,到福州东街上开了一家“三友斋”菜馆(今福州“聚春园“菜馆的前身),在一次文人聚会的筵席上送上此菜。文人们品后纷纷叫好,有人即席赋诗曰:“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从此,这道菜就叫做“佛跳墙”。

说法二

据费孝通先生记,发明此菜者乃一 帮要饭的乞丐。 这些乞丐拎着破瓦罐,每天到处要饭,把饭铺里各种残羹剩饭全集在一起。据说有一天,有一位饭铺老板出门,偶然闻到街头有一缕奇香飘来,遁香而发现破瓦罐中剩酒与各种剩菜倒在一起。这位老板因此而得启悟,回店以各种原料杂烩于一往,配之以酒,创造了佛跳墙。

宫保鸡丁 

清朝山东巡抚丁宝桢对烹饪颇有研究,好辣。他命家厨将“酱爆鸡丁”改良为辣炒,开创了一到以鸡丁、红辣椒和花生米爆炒而成的佳肴,这本是丁家的私房菜,后人尽皆知。丁宝桢为官刚正不阿,死后追赠“太子太保”,“太子太保”是“宫保”之一,为纪念丁宝桢,所以这道菜命名为“宫保鸡丁”。

说法一

  宫保鸡丁是由清朝山东巡抚、四川总督丁宝桢所创,他喜欢吃鸡和花生米,尤其喜欢吃辣。他在山东为官时,命家厨改良鲁菜“酱爆鸡丁”为辣炒,后来在四川总督任上的时候,他将此菜推广开来,创制了一道将鸡丁、红辣椒、花生米下锅爆炒而成的美味佳肴。这道菜本来是丁家的私房菜,但后来尽人皆知,成为了人们熟知的宫保鸡丁。

  所谓“宫保”,其实是丁宝桢的荣誉官衔,丁宝桢治蜀十年,为官刚正不阿,多有建树,于光绪十一年死在任上,清廷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追赠“太子太保”。如上文所说,“太子太保”是“宫保”之一,于是,为了纪念丁宝桢,他发明的这道菜由此得名“宫保鸡丁”。由于这道菜流传太广,在各地有很多不同的做法,甚至还出现了将鸡丁演变为肉丁的“宫保肉丁”。宫保鸡丁传到西方后,西方人还根据自己的口味进行了一些改良,使之成为了符合西方口味的“西式宫保鸡丁”。

说法二

  一天,丁宝桢去山东济南大明湖微服私访,近中午,已觉腹饥,突然闻到一股子香味从附近农家院中飘出,于是信步走进院中。只见一中年汉子正在灶房内炒菜。喜爱烹调的丁宫保连忙走上前问汉子炒的是何菜,汉子答道:“爆炒鸡丁”。汉子热情地让丁宝桢品尝一下,丁宝桢毫不客气地尝了一口,味道十分鲜美,连忙又问道:“既为鸡丁,为何却这般鲜嫩?”汉子答道:“此乃取当地笨***脯肉切丁,而外薄裹淀粉糊(即是水淀粉),以利于快熟且可防味泄,再配以花生、胡椒,加上白糖、盐、酱油、南酒、葱、姜、蒜等调料,经旺火爆炒而成。成品色泽红亮,鸡丁细嫩,花生米酥脆,咸鲜香辣,佐酒下饭均宜。”丁宝桢抚须点头,找出盘中一花生入口里,细细咂摸,果真是别有滋味。这道菜令丁宝桢回味悠长,走时百般不舍,他记准了地方,回府不久就遣人重金把汉子聘为家厨。每每远客到,必用此道菜为压轴菜招待客人,百吃不厌世称美味。后来,丁宝桢奉调任四川总督,临行征求汉子意见,汉子感其恩重,遂携家眷一起随丁宝桢进川,进而把爆炒鸡丁带到了四川,他的后人通过把胡椒换成辣椒,做出了川味的宫保鸡丁。丁宝桢去世后不久,宫保鸡丁就被四川当地官员作为贡菜献给皇帝,发展成为御用的名菜之一。

美酒必有故事,美食必有传说。杜康酒、陆羽茶、屈原粽子、伍子胥年糕、昭君凉皮、贵妃鸡、孔乙己茴香豆、武大郎炊饼……这些典故想必大家早己耳熟能详。今天,就说说几个历史上有点意思的美食梗。

东坡菜系

东坡肉,很多人知道。其实就是一道红烧肉,但是以名人苏轼的号命名,让这道菜流传至今。苏轼不仅酷爱诗词歌赋,更是喜爱人间美食,他一生创作的诗词歌赋之中关于饮食的诗词就多达四百余首。他的笔墨在小餐桌与诗词赋中来回穿梭,留下了代代相传的“东坡”菜肴。苏东坡是个“好吃”的人,他也自谑自己为“老饕”。许多食物都被冠以“东坡”之名,“东坡豆腐、东坡玉糁羹、 东坡芹芽脍、东坡腿、东坡肘子、 东坡墨鲤、东坡饼、、东坡酥” ,简直成一个菜系了,厉不厉害?

忽必烈涮羊肉

涮羊肉,又叫羊肉火锅,一般认为是始于元代,兴起于清代,清朝皇帝举办的几次大型宴会上也基本上都有涮羊肉这一道菜。

据说,700多年前,忽必烈在征途中,忽然想吃家乡的清炖羊肉。于是厨师马上杀羊剥皮,剔骨割肉忙起来。就在这时,大队敌军逼近。厨师看忽必烈急了,急中生智:把羊肉切成薄片,放进煮沸的水中,待肉一变颜色,便捞进碗里,加上一些简单的调料,端给了忽必烈。忽必烈连吃了好几大碗,一下子浑身都是力量,翻身上马,便率军迎敌去了,结果大获全胜。忽必烈于是给它命名为“涮羊肉”,后来也就成了宫廷佳肴。

李鸿章大杂烩

李鸿章在访问美国期间宴请美国宾客,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兴致正浓时,家人暗报:没有下饭的主菜了。由于已至深夜,无处购买菜蔬,李鸿章略一迟疑,对家人嘱咐了几句。过了一会儿,主菜上来了,巨大无比的一个汤盆,五颜六色的食品充斥其中。李鸿章请客人享用。美国要员便问,这是什么菜?李鸿章说,新菜,杂烩!客人一尝,交口称赞。从此,"李鸿章大杂烩"风行于世。

其实这哪里是什么新菜,分明是午间所剩的菜。李鸿章情急之下,想起自己经常把几种不同的菜搅合在一起,味道独特,便冒险在国外一试,不想竟收到奇效,墙内开花墙外香了。

左宗棠鸡

左宗棠鸡作为美国每家中餐厅都会有的菜肴,差不多已经和披萨三明治一起,成为美国的本土化食物。 在美国中餐界有这样一句玩笑话“世界上最著名的中国人其实是左宗棠,因为每天大家都会点左宗棠鸡”。事实上,它与清朝的那位左将军没有直接关系。 1952年,美国太平洋第七舰队的指挥官雷德福访问了台湾。海军总司令梁旭昭连续三天举行宴会,并邀请彭长贵做饭,雷德福品尝。在询问了菜的名称后,彭长贵随口回答道:“左宗棠鸡”。

“左宗棠鸡”大名鼎鼎,是因为它是当时基辛格、老布什必点必吃的中餐馆名菜,这也让这位湘军名将左宗棠在20世纪声名远播。

此外,像太白鸭、包公鱼、麻婆豆腐、宫保鸡丁……历史故事里的美食梗可以说数不胜数。还有哪些美食经典,欢迎留言讨论。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wnww.com/post/42695.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