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飞得最高的鸟,众说纷纭,有答案吗?
根据史密森尼国家动物园(Smithsonian National Zoological Park)的说法,飞得最高的鸟是黑白兀鹫。它最高可以在近37,000英尺(11000米左右)的高度飞行,日常飞行高度为海拔6000米左右。
黑白兀鹫是一种大型非洲秃鹫,其学名是Gyps rueppellii。这些秃鹫有巧克力色的身体。斑驳的羽毛,***的眼睛和白色的绒毛覆盖着它们的头部和颈部。黑白兀鹫体型很大,体重可达20磅。它们还有强壮的脚和爪子,翼展长度可达8.5英尺(2.5米左右)。
这种秃鹫的栖息地是非洲中部地区的草地和林地。这种鸟的饮食包括生肉或腐肉。在野外,这种秃鹫物种可以活40至50年。不幸的是,这种鸟现在已列入濒危物种名单。
国家地理杂志拍摄的视频
***s://video.nationalgeographic***/video/vulture_ruppells_griffon
(食腐片段容易引起不适,请谨慎观看)
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见水印
如果我的答案对您有帮助,欢迎随手点赞支持
任何想说的话都可以留言评论
明朝二百余年与蒙古的战争,谁综合来说更占优势?
明王朝虽然是在颠覆元王朝的统治而得以建立的,但是元惠宗却成功地远遁应昌,并在死后传位给了儿子昭宗,因此准备地说,元朝并没有被明朝覆灭,而是以漠北草原为根据地,继续与明朝南北对峙,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明朝与北元的对抗。
究其多年军事斗争的历程,评价明朝与北元谁“更占优势”,并不是个简单的答案所能解决,因为在此期间,双方的实力强弱对比及战争胜负的表现,始终处在此消彼长、背景复杂的状态之中,故而题目中的所谓优势也在不断的转化之中:
在明太祖、明成祖时期,明王朝借着席卷全国的锐气,连续在太原、庆阳、***儿海等会战中,给予北元***的军队以毁灭性的打击,更迫降东北的蒙元残余势力。之后,明成祖又借着北元汗廷权力衰败、内部分裂的弱势,发动了大规模的五次北伐,完全压制了北元和瓦剌军事集团的发展势头,这一阶段,明朝的军事优势是无可争议的。
但在明英宗时期,爆发出的明军全军覆没于土木堡一役,导致了明蒙军事对抗态势的完全逆转,虽然明军随后取得了对瓦剌也先入侵的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但终究永久性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尤其当毛里孩、孛罗忽、满都鲁汗、癿加思兰等北元各部侵入河套,并占据其间后,这些所谓的“套寇”,就连年对明朝北部边境进行掳掠、袭击,虽然在明宪宗、明孝宗时期的史料上,多有明军边将击败蒙古各部入侵的记载,但即使这样的官修史籍,没有“报喜不报忧”,也有一个客观现实存在,那就是北元汗廷下属的各部武装始终盘踞河套、山西北部一带,明军无力驱赶,并屡屡在受到蒙军攻击后,方才汇军出击。这一阶段,明军原有的军事优势,已经荡然无存,双方军事斗争的结果军,基本可认为是难分伯仲。
明武宗、明世宗时期,蒙古各部由于达延汗的重新统一,而得到中兴。尤其在明世宗嘉靖年间,以吉囊、俺答兄弟为首的蒙古右翼诸首领,为了迫使明王朝恢复与蒙古各部的贸易,故以战促和,屡屡以大军深入明境,几次大败试图阻拦的明军,最后更是直逼世宗所居的北京城,爆发了震惊全国的“庚戍之变”,最终成功迫使明朝与之封贡通商。这一阶段,北元—蒙古方面占据着明显的军事优势。
明朝末期,明与蒙古的冲突,主要局限于东北的北元大汗直属的察哈尔部,明军虽然还是多取守势,但基本克制了土蛮(图门汗)、林丹汗等南下的势头,后因建州女真努尔哈赤的崛起,明廷转而扶持林丹汗的北元势力以对抗之,至此明蒙之间延续多年的南北战争,宣告结束。
明朝和蒙古的争斗延续多年,明朝虽然灭掉了元朝,但逃回蒙古高原的元朝统治者们留下了那么一点反抗的火种,继续顽强的反明复元(这是前期,后边都算是个笑话了)中间时降时叛,反复和中央***对抗,白白的耗费着明朝的国力人力物力,但他们到底谁占优势呢,其实很显而易见。
太祖、成祖在位时,明王朝凭借着其一往无前的高昂斗志,在太原、庆阳、***儿海等会战中,连续给予北元军队以毁灭性打击,明军将元朝残余势力驱逐到蒙古草原,那真是摧枯拉朽一样,后来,北元汉廷权力衰败、内部分裂,成祖又发动了大规模的五次北伐,完全的将元朝残余势力打的四分五裂,投降的投降,跑路的跑路,可以说这个时候,明朝是占着完全绝对的优势的,也完全的将蒙古由一个国家***打成了地方***,蒙古再没有可以和明朝对抗的政治本钱。
清朝为什么能灭准葛尔,却始终无法打败缅甸?
清朝和缅甸的战争是发生在1765年至1770年。当时的缅甸是刚建立不久的贡榜王朝,其军队和英、法殖民者交过手,缴获和购买了大量先进火器,另外士气也比较高昂。
清朝当时正是乾隆统治下的强盛时期,和缅甸开战时刚刚平定了准噶尔。因为清朝本就是以骑射起家,骑兵力量强大,对付同是游牧民族的准噶尔自然得心应手。
当清朝和缅甸对战后,一方面缅甸地形、环境清军都不熟悉,后勤也很难应付。清军四次出征死伤5万多,大半都是生病、瘴气等非战斗减员。另一方面清军的主力骑军对阵缅甸的火枪也不占优势,反而有些被克制。这一点战后清军将领就向乾隆上书,请求购买新式火器,并雇佣西方技师加以仿制以加强国力。但乾隆帝置若罔闻,不予理会,使中国接触近代化的时间又推迟了70年。
清朝能灭准葛尔,却始终无法打败缅甸的原因是多方面复杂的,且只说一个点吧。
这是因为清代中期,正值缅甸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贡榜王朝兴起。
贡榜王朝(Konbaung Dynasty,1752~1885),也被译作雍籍牙王朝、阿瑙帕雅王朝或瑞帽王朝、瑞波王朝。贡榜王朝由缅族领袖雍籍牙(缅名阿郎帕耶Alaungpaya,1714年8月24日—1760年5月11日,1753—1760年在位),在贡榜(今缅甸瑞波县瑞波 Shwebo)创建,故有此名,它是缅甸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不仅统一了上下缅甸的大部分地域,而且吞并了寮国(今老挝)和暹罗(今泰国),成为了东南亚异军突起的霸主。
清缅战争的起因就与贡榜王朝向中缅边界土司大肆征收赋税导致当地土司不堪重负向清朝求援有关,清军四战皆北,失去了原先拥有的现今缅北大部分地域的控制权,只取得了缅甸名义上的臣服,因而严格来说确实并未能获得战争的真正胜利。乾隆帝妻舅傅恒即是清军方面的主帅,他事实上就是因为抱病在缅甸征战而导致在班师后一暝不视。
清军失败或曰未能取胜的关键之一,就是贡榜王朝曾经和西方殖民者有过军事冲突,也学习使用了燧发枪等殖民者的武器,当事人回忆,缅军所持的西方火器威力惊人,在战争胜负的天平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事后,参战过的清军将领向乾隆帝呈报过此事,建议清军也配置学习,但为乾隆帝所拒绝,清朝错过了一次失败换来的经验教训可能产生的变局机会。